年节落幕,新程启航。当前行的步履重回峰谷迭起的路途,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又悄然开启。波动的宏观环境和更迭的技术浪潮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在时间揭晓答案之前,观望过去和当下,或许是我们最触手可及的应变之道。
开年之际,初心创业大家庭中的 22 位创始人从周期视角出发,分享了他们的旧岁感悟与新年展望,也带来了他们对 “如何穿越周期” 的思考与建议。 ** 以下是初心创始人们的走心分享。文末也有初心管理合伙人田江川的观点和建议,和我们基于此次访谈形成的报告链接。
01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形容你的 2023,你会用选哪个词?为什么?”
在受访创始人的回答中,“暴风雨中的平静”“释然”“熬”“由头来过”“震撼、沮丧、纠结和坚定”“趋势”“突破”“使命”是关键词。
CIDER CEO 王琛:暴风雨中的平静。面对外部环境以及竞争格局的剧烈变化,怎么保持平常心,聚焦业务的长期发展,是今年最大的修炼。
影刀 CEO 金礼剑:不确定的确定。AI 横空出世,原有的思维框架一下 子被打破了,太多东西都变得不确定,但是 AI 趋势是确定的。
Nolibox CEO 徐作彪:释然。去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不管一波三折,还是潮起潮落,现在回看都释然了,都是历练。
石墨文档创始人 吴冰:由头来过。创业 9 年,所有的事好像从头来过,重新思考。哪些事是不需要做的,哪些事是做对了。
云猿生 CEO 曹伟:趋势。初创公司要看准趋势,在趋势还没被大家看到,市场上还没有竞品之前,做这样的事情。
目的涌现 CEO 刘夜:突破。在熟悉的领域做不熟悉的事情。比如我在熟悉的 AI 教育领域做基于大模型的教育产品出海。
植物标签 CEO 方诗魂:“熬”。2023 年大家普遍预期社会消费需求会积极增长,但除了上半年的四五月份出现了短暂的小幅增长外,从第三季度开始社会消费需求开始减弱。所以我认为 2023 年下半年基本上相当于是熬过来的。这种熬不仅仅是时间上的,也是心理建设上的过程。**
未来智能 CEO 马啸:震撼、沮丧、纠结和坚定。2023 年年初,在很短的时间中经历了震撼、沮丧、纠结和坚定这四种情绪。先是对 ChatGPT 产生的成就和我们这几年没有洞察到这个趋势感到震惊;然后沮丧的发现以前规划的方向已经和很多技术积累已经没有价值了;再后来就是纠结,我反复问自己大语言模型可以做很多事,我们之前的目标是否仍然正确?最后,还是经过痛苦的思考和一些行业大咖的点拨,对这一轮 AI 的底层逻辑有了一定的认知,从而坚定了最初的战略目标,并结合这一轮 AI 带来的价值为我们的目标所用,也就走得更踏实了。
格物见微 CEO 孔令西:使命。离开一线大厂创立格物见微,是十五年 大数据 AI 从业经历的一次全新挑战。从公司创办之初,我们几位合伙人就共同确立了的公司使命与愿景——「成为全球领先工业 AI 平台,赋予每个工业装置智能感知、决策与控制的能力」。我们深知,要在工业细分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必须深入扎根、精心耕耘,为行业客户提供具有可量化价值的 AI 技术方案。拥有强烈的使命感,是我们打造卓越产品的基石,因为进化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与荆棘,但这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守使命,持续进化,我们的团队必将为工业与能源领域带来更加革命性的 AI 解决方案。
02 “2023 年,你或你的团队经历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会延续到 2024 年吗?”
增长预期调整、团队共识统一、组织发展重心调整是受访创始人经历的最重要的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大多会在 2024 年延续。
目的涌现 CEO 刘夜:在一个非常新的领域我们大胆招募了一批没有产品经验的跨界的聪明人,结果发现他们成为了业务的中流砥柱。
Code Infinity CEO 孙悦:在变革的时代,团队要从增长型组织转变为成长型组织。
瑞云服务云 CEO 汪忠田:从关注增长到关注人效,组织、流程和工作方法都围绕人效来优化和重构,2024 年仍然是重点。
极视角 CEO 陈振杰:回归商业本质。2013-2020 年整体处于经济过热状态,GDP 增速较高,美元资本催生互联网浪潮,使得很多环节成本价格偏高。过去企业的生命周期,比如 B 端业务增长 70-80% 很正常,但纵观全球,这不一定是正常的形态,过高的增速带来了很多风险。2023 回归理性,在新的资本格局和宏观经济的环境下,对企业的增长预期、资源配置的节奏、内部管理的模式和优先级做了重新的排序和定义,适应新的变化。这个变化会持续到 2024,甚至在未来五年和十年中都会成立,企业的着重点发生变化,以前要跑得足够快,现在更重要是要跑得足够稳。
未来智能 CEO 马啸:团队经历的最重要的变化是认知的提升。创业公司在发展早期,最大的天花板并不是市场、竞争,而是团队内部。大家是否看到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否在一定的认知水平线上,大家是否用同一种有效的逻辑或规则进行沟通,从而保证一个不大的创业公司的每一个作战单元,都为同一个目标而作战。只有保证这一点,创业公司才不会失速、失焦。而且创业溃败很多因素来自于企业内部,如果每个人,能把那个自己内心的高傲、自大、自我保护的“小我”清除掉,回到事情本身,这样的团队一定是无往不胜的。但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要继续修炼。
格物见微 CEO 孔令西:2023 年,我和我的团队经历的最重要的变化是团队对大方向的认知统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团队的磨合与成长,逐渐在使命愿景、企业文化、产品技术路线、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商业模式、标杆项目以及公司品牌调性等方面形成了统一的认知,这种认知的统一为我们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一张图、一场仗、一颗心,也为 2024 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3 “2023 年最意外的一个收获是什么?”
有人从 AI、大模型、AR、XR 等前沿科技的快速迭代中看到了业务新契机,有人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客户价值、决策路径的思考中获得启发,还 有人从内心能量的回响里收获应对变局的答案。
QuickCEP CEO 陈光:AI 大模型。2023 年最意外的收获是 AI 大模型的爆发,大模型与我们的产品和业务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我们迅速推出了跨境行业大模型导购机器人,直接打出了行业领先优势,也大大加速了我们产品成熟速度,大模型产品推出后迅速签约了很多大客户。
目的涌现 CEO 刘夜:AR、XR,2023 年 3 月大模型出来的时候我们选择了 3D 产品 +LLM,当时 3D 的选择来自偶然的斯坦福小镇的论文,是非主流产品形态,有很多争议,结果今年出了 Vision Pro,是一个 AR 大年,我们产品可以平滑迁移至 AR、XR 设备。
石墨文档创始人 吴冰:看业务和团队。团队内部的大变化之后,发现一些以前无法发现的事情。比如,以前认为技术好的人、业务好的人,并不是。只是因为历史原因,正好在做这件事情而已。大变化之后,竟然能重新看业务逻辑和团队人才。
塔挞 CEO 珍珠:不被数据裹挟。决策者不能被新媒体内容数据裹挟。品牌 C 端认知和 B 端业务拓展之间的平衡,需要对市场去伪存真地深入了解,而不是在远端被各个平台的数据影响判断。
影刀 CEO 金礼剑:意外找到一个好问题:未来 10 年企业化数字转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怎么样?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形成了未来十年的大致方向。
未来智能 CEO 马啸:心力。2023 年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当你充满正能量的“心力”的时候,你会影响到你身边的人,会凝聚他们、团结他们、改变他们。经历了前几年的疫情,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在治愈自我,信心的恢复和伤口的愈合都需要时间。我通过一个偶然的事件发现,当企业的核心创业者用自己的“心力”去感染别人的时候,哪怕前面的路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哪怕有些问题暂时没有好的解,团队依然可以被引领、被感染,真正爆发出你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战斗力。那个时候,路反而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2023 年,我对“心力”的认知,是我最大的收获。
格物见微 CEO 孔令西:利他主义。在 2023 年,我经历了很多挑战和机遇,但最令我意外的收获是深刻理解了“利他主义”的价值和力量。过去,我总认为商业的核心是追求利润和自身的成功,但这一年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成功往往来源于对他人的帮助。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开始更加注重他们的需求和体验,努力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当我们的产品真正解决了客户的问题,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或生活质量时,他们不仅成为了我们的忠实用户,更成为了我们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他们会在自己的行业中主动推广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因此,2024 年将继续秉持“利他主义”的原则,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寻求与更多合作伙伴的共赢机会。
04 “展望 2024 年,你所处的行业最有可能发生的改变是什么?你最期待发生的变化或最不能错过的行业机会是什么?”
“AI 应用落地”毫不意外地成为高频词,同时,跨境电商和品牌出海的两极化趋势、视频号增长对消费领域的重构也是受访创业者关注的变化。
乐言科技 CEO 沈李斌:应用落地仍有诸多障碍。我们常常会高估技术带来的短期变化,而低估长期变化。这次的生成式大模型恐怕也是 一样。生成式算法本身不可控的特质,给应用落地带来了诸多障碍。
瑞云服务云 CEO 汪忠田:软件+AI。2024 年生成式 AI 在企业会逐步落地,数字化平台不仅要实现流程自动化、更要结合 AI 来提升员工生产力,软件+AI 是企服软件的必然趋势。
滴普科技 CEO 赵杰辉:AI 产业落地。2024 年 AI 大模型会在各个产业落地,我们会基于目前形成的算力、数据、大模型产品组合抓住 AI 产业落地的重大机遇。
目的涌现 CEO 刘夜:重新定义。有了 LLM+XR+3D,我们真的在重新定义下一代终端和下一代交互。
QuickCEP CEO 陈光:中国跨境电商和品牌出海两极化。我认为中国跨境电商和品牌出海行业,在 2024 年会进一步两极分化:品牌化和供应链化,纯卖家会越来越难,生存空间越来越少。品牌化是对抗内卷、良性增长的最优解。而 Temu 和 SHEIN 的直接对接供应链模式崛起,让贸易中间商没了生态位。
星云有客 CEO 柯尊尧:视频号飞速增长。2024 年,视频号在不论是从流量和商业化程度上,都会带来飞速增长,同时影响整个消费领域竞争格局,并诞生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这是我坚信会发生,也是最期待并不可错过的行业机会,我们星云有客的产品也会借助视频号场景深挖、迭代和持续创新。
格物见微 CEO 孔令西:AI 产业落地。在 2024 年,我们所处的工业与能源领域 AI 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最有可能发生的改变是 AI 技术与控制技术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实现更广泛和深入的产业落地。我最期待发生的变化是看到我们的 AI 解决方案能够真正解决工业与能源领域中的痛点问题,为客户创造实际的价值。同时我也认为在工业与能源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 在于利用 AI 技术优化生产和运营过程,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未来智能 CEO 马啸:巨大的生产力解放。AI 行业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行业五十年没有变化,但 AI 五个月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 AGI 就在眼前了,有人说 AGI 还很遥远现在都是假象。我最期待的变化就是,AGI 这件事能够找到最安全的、对整个人类生存没有威胁的发展范式,希望 AI 不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发明。行业里最不能错过的机会,也就是 AI 能力不断升级带来的巨大的生产力解放,这件事会让人类的生产效率提升百倍。
05 “如果用四季来形容,在你看来,2024 年你所处的行业属于哪个季节?要想度过这个季节,不得不做的事是什么?”
AI 原生创业者持乐观态度,认为行业处于“春夏季”,需聚焦增长红利、用户价值和产品落地;数据服务及消费领域创业“秋冬感”强烈,认为打磨产品、降本增效是应对行业现状的关键。
CC.AI CEO 张玄远:春季。AI 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正是科技创新的热点,它的发展和应用正在创造出蓝海市场机会。不得不做的事情是收束验证产品线,聚焦特定行业,垂直打发落地实际方案。
边界无限 CEO 陈佩文: 毫无疑问,冬季。服务好客户,打磨好产品,增加收入,控制支出,控制成本。
目的涌现 CEO 刘夜:夏季。不得不加快节奏,获得更多的增长红利。
滴普科技 CEO 赵杰辉:冬季。2024 年对于传统的数据服务赛道属于冬季,要出清 不能创造客户刚需价值的东西。但是我们在 2023 年夯实的算力、数据和大模型的产品组合以及形成 AI 大模型在产业落地的服务能力,在 2024 年属于春天,不得不做的事情是必须专注 to B 市场 AI 大模型落地的重大机遇,完成企业和市场的升维。
未来智能 CEO 马啸:一定是春季。2024 年,AI 一定是“春季”,一切都是萌生,一切都在孕育,一些都在发展变化,大量服务、应用如雨后春笋,但同时又是最残酷的,AI 技术的迭代让各领风骚的时间从几年变成了几天,如何能保证企业长久生存是 AI 行业必须严肃思考的事。于我和未来智能,我们的理念是不能去跟风,只要我们做的每一步都是给用户带来真正价值的事,我们的 AI 就一定有生命力,也就能形成 AI 领域的马太效应。
塔挞 CEO 珍珠:夏末秋初。去年餐饮行业加盟热潮高涨,大家开的快关的更快,今年开始降温。品牌方秋天能不能结果呢?一方面保持市场和产品敏感度,在一线城市打造品牌;另一方面,还是要持续迭代 EU 模型,保证二线以下城市的盈利能力。
06 “在你看来你所处的行业存在具备「抗经济周期属性」的产品或商业模式吗?如果有,如何找到它?”
“以地域性对抗周期性”“回顾长青品类、洞察底层价值”“守住人群做产品和赢利点”……在受访创始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在变化中抓住不变,是应对周期的关键。
滴普科技 CEO 赵杰辉:客户刚需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抗经济周期的能力本质是,在经济周期中要有能解决有支付能力的客户的刚需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我们基于数据平台能力迭代了系统的算力和大模型的落地能力,同时客户以大型基础制造业为主,具备比较强的抗周期的能力。但这并不是天然就是这样的,而是团队在 2022-2023 年积极探索形成的。
塔挞 CEO 珍珠:守住人群做产品和赢利点。餐饮行业没有进行这波升级之前,很多细分连锁是可以有很长生命周期的。核心就是守住人群做产品和赢利点:大众高频低毛利走量;小众升级高毛利走客单。
目的涌现 CEO 刘夜:回顾长青品类,洞察底层价值。要回顾过去几十年在教育领域哪些产品是常青品类?底层的核心用户价值是什么?我们用新的手段满足这些价值。
乐言科技 CEO 沈李斌:出海。以地域性来对抗周期性可能是一种办法,出海是一个选择。
07 “如果对一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如果向一年后的自己问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创始人们在新技术浪潮和诸多不确定性中对自己的内省、肯定与鼓励。
滴普科技 CEO 赵杰辉:在拥抱技术迭代方面的冒险是值得的。能不能抓住 toB 市场大模型产业落地的机遇,实现公司的大幅度升维?
边界无限 CEO 陈佩文:相信科学,把事做扎实才是捷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事情做扎实了吗?一点点耕耘了吗?用心思考了吗?
Nolibox CEO 徐作彪:少些焦虑,认真过好每一天就行。过去一年,关键的决策做对了吗?
未来智能 CEO 马啸:你要比你想象的强大。AGI 真的近在咫尺了吗?